電商售價,狂歡還繼續(xù)嗎?
[導讀]國家工商總局網監(jiān)司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對部分主要b2c類電商平臺11月11日當天促銷的商品進行了抽檢。目前,已確證8個批次的樣品為假冒商品,占問題樣品的36.4%,多家知名電商位列其中。
國家工商總局網監(jiān)司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對部分主要b2c類電商平臺11月11日當天促銷的商品進行了抽檢。目前,已確證8個批次的樣品為假冒商品,占問題樣品的36.4%,多家知名電商位列其中。
571億的“雙十一”剛翻篇過去,緊鑼密鼓的“雙十二”接踵而至。網店狂歡,基本就是營銷價格戰(zhàn)。但價格底線一旦突破,質量危機就為時不遠。經濟學而言,又想馬兒好、又要馬兒不吃草,價廉物美的博弈,哪能當真通過賣家長期割肉來成全呢?于是,“便宜真假貨”似乎成了心照不宣的潛規(guī)則。大電商因此而撕破臉,早就不是頭一回。
一是近年來我國的電子商務快速發(fā)展,年交易規(guī)模已經突破10萬億元,年均增速超過30%,其中網絡零售達到1.85萬億元,成為世界網絡零售第一大國;二是據中國電子商務投訴與維權公共服務平臺統(tǒng)計,2014年上半年共接到全國各地用戶的電子商務投訴近50180起,同比增長21.32%。其中,網絡購物投訴占比最大,為49.07%;網絡售假、虛假促銷、網絡詐騙、質量問題等為網絡購物熱點投訴問題;還是多家網站被投訴。
電商售假,已經不是什么新鮮議題了。曝光也曝過了,普法也普過了,告知要抽檢還是抽檢出近四成的售假率,這傲嬌的小脾氣,就是這么任性嗎?
按理說,新的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也施行了,罰則好像也更剛性了,網絡交易平臺提供者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規(guī)定也明確了——為什么電商在售假問題上還是敷衍塞責?道理恐怕就兩個:從規(guī)則上看,維權成本高,違法成本低。比如今年施行的《網絡交易管理辦法》中規(guī)定,消費者如果想投訴電商,需要到電商所在地工商部門進行投訴舉報,問題是,為了幾十幾百塊的商品,消費者折騰得起嗎?從實踐上說,法不責眾,破窗效應蔓延。反正大家都售假,你知我知天知地知,又能奈何?電商狂歡還在繼續(xù)。下一波抽檢與說好的罰單,還會如期而至嗎?
- ·房產互聯(lián)網變局:電商倒逼線下中介建O2O平臺2015.03.04
- ·網絡安全與發(fā)展誰更重要2014.09.01
- ·微信支付取消商家保證金2014.09.18
- ·未來電商出路2014.08.25
- ·利用互聯(lián)網創(chuàng)業(yè),找準痛點是關鍵2015.06.29
